2025年9月27日上午,北京转化医学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昆泰嘉禾酒店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李松南教授、李思彤医师主持,北京转化医学学会会长魏万林、常务副会长杨秋、秘书长文天林、监事长代荫梅等总会领导出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蔡军教授、心内科主任马长生教授等多位专家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图1:会议现场
成立大会在庄严有序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魏万林会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北京转化医学学会组织建设中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心律失常领域的学科发展、临床转化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专委会的设立将有力促进多学科协作与资源整合,为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注入新动力。新当选的以周宁主任委员为首的领导班子,是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内声誉好、富有责任担当的医学领导与专家团队。希望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专委会能够凝聚共识、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2:魏万林会长发言
杨秋常务副会长宣读了《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成立批复》,标志着专委会正式获准设立。蔡军院长和马长生主任分别致辞,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期待其在心律失常领域的临床转化、学术推动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图3:杨秋常务副会长宣读专委会成立批复文件
图4:蔡军院长致辞
图5:马长生主任致辞
筹备组组长周宁教授汇报了《筹备工作报告》,系统介绍了专委会的发起背景、组织架构和未来规划。随后,会议进入选举环节,在代荫梅监事长的监督下,全体委员通过举手表决和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专业委员会的第一届常务委员,并进一步聘任马长生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了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秘书长。
图6:代荫梅监事长主持投票环节
魏万林会长为新当选的主任委员周宁颁发证书并授牌,周宁主任委员也为新当选的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颁发证书。周宁主任委员在就职发言中表示,将团结全体委员,积极推进心律失常领域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与临床转化,助力我国心血管健康事业发展。
图7:魏万林会长为周宁主任委员颁发证书
图8:周宁主任委员为新当选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颁发证书
成立大会在全体参会人员合影后圆满落幕,随即进入学术交流环节,由周宁教授主持。论坛围绕房颤消融、心律失常诊疗前沿及新兴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周宁教授作了题为《持续性房颤脉冲消融操作技巧》的报告,详细分享了脉冲消融在持续性房颤中的应用经验与操作要点。
图9:周宁教授在学术论坛作报告
吴灵敏教授带来《心律失常诊疗现状》,结合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系统梳理了当前心律失常诊疗实践中的现状与挑战。
图10:吴灵敏教授在学术论坛作报告
管迎春教授以《激光精密制造及其在心脏领域的若干应用》为题,展示了交叉学科技术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创新前景。
图11:管迎春教授在学术论坛作报告
白瑾教授作了《高精密度标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报告,深入解析了标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未来潜力。
图12:白瑾教授在学术论坛作报告
李松南教授带来《伯仲之间——LAAC vs.NOAC孰优孰劣?》,对房颤患者抗凝药物与左心耳封堵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对比与讨论,强调尽管左心耳封堵预防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证实,仍需把控左心耳封堵的适应证:无法耐受抗凝药或抗凝药治疗效果不佳。
图13:李松南教授在学术论坛作报告
最后,周宁教授对会议进行总结。他表示,非常感谢各位总会及专委会的各个委员对本次大会的支持。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北京转化医学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的正式启航,更为心律失常领域的临床与科研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未来,专委会将继续携手各位专家,共同推动学科发展,提升心律失常诊疗水平,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健康福祉。